新闻资讯

霸凌和升学挂钩了,还有人敢欺负同学吗

作者 | 黄泽敏

编辑 | 阿树

六年级的课堂上,同桌拿圆规扎向张素的手臂,留下一个小坑。没有出血,但痛感真实。有一次放学,她被反锁在漆黑教室里半个小时,叫喊无人应答。12 岁的她,以为男孩们是在 " 玩闹 ",将遭遇埋在心里。

她进入市重点后,成绩位于班级中上游。而不错的成绩未能阻止欺凌的到来。

她觉得同学们故意忽略她," 基本上一个人坐在那一天没有一个人找我说话 "。课堂上没人愿意和她组队完成任务,还有人对她投来意味深长的眼神,或几个人聚在一起,用她能听见的声音骂她。这样的经历,让她变得不知道怎么求助,甚至认为老师都不值得信任。

《黑暗荣耀》剧照

这样的 " 校园欺凌 ",因隐蔽性强、难以取证等原因,长期被忽视,难以被发现,一个直接后果就是,欺凌行为无法得到及时干预,欺凌者也不会受到 " 惩罚 ",如此共同构成治理 " 壁垒 "。

近几年,多地试图以刚性政策扭转颓势。比如,今年 3 月,四川省德阳市推出一项中考招生新政,将校园欺凌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学生一旦认定为 " 校园欺凌 ",便无缘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。

德阳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风窗,该措施旨在让 " 学校深化学生的教育,引导学生遵纪守法,遵守行为底线 ",并表示,欺凌认定和处理有一套复杂程序,遵守国家规范,具体不方便透露。

新政的出台,引来不少网友拍手叫好," 建议全国推广 "。也有人提出疑问,担心 " 治标不治本 "。争议背后,是校园欺凌事件频发,但在认定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困难的现实。

当校园欺凌与升学机制直接挂钩,又能否真正触及校园暴力的核心症结?

求助无门

沉默,是张素遭受 " 欺凌 " 后的默认动作。

最初,她不知何为 " 欺凌 "。到了初中,她意识到自己可能遭受到了 " 校园欺凌 ",难过涌上心头。那种 " 类似抑郁的感觉 " 持续打击着她。

遭受欺凌后,她更习惯 " 接受 " 自己被欺负的处境,并从自己身上寻找 " 问题 ",强化自身遭受欺凌的 " 合理性 "。

六年级的寒假,张素 " 反思 " 认为 " 自己太懦弱 "。高中阶段,她仍执着于找到自身的不足,如成绩不够优秀,容貌焦虑、说话口无遮拦,浑身充满负能量。这些想法阻断了她的行动。

校园欺凌中,这样的沉默并非特例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" 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 " 课题组在 2020 年至 2022 年针对 3108 名未成年学生进行调研,结果显示,53.5% 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。面对校园欺凌,20.3% 的学生要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才会向老师、校领导或家长报告。

遭受校园暴力之后,很少有学生会告诉校方或家长 /《韩公主》剧照

但张素不是没有想过向老师求助。班里也有男生曾遭受欺凌。张素记得,男生将遭遇告诉老师后,反而遭到更严重的报复。她不清楚前因后果,但她认为,老师是不可信任。

被孤立后,她成绩跌至班级倒数。连续迟到被批评后,她越发觉得自己这样的 " 弱势 " 学生不受教师喜爱。她认定 " 老师没有办法提供帮助 "。

这不是张素独有的想法。友乐青春团队主理人钟馨乐在校园进行防欺凌科普时,总有学生反问:告诉老师有什么用?

学生不信任老师,认为求助后会被指责 " 敏感 ",将其反馈的问题视为 " 人际摩擦 " 或 " 玩笑 "。也有被欺凌者向老师报告后,处境变得更糟。

《第二十条》剧照

对成人系统的不信任,加固着沉默。有时候,教师们确实无力改变学生的处境。

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文新在 2018 年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年的调研。针对教师的问卷显示,当班里有欺凌事件发生时,90% 以上的老师表示会去制止,但同时,70.3% 的老师坦言无法有效应对。

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雷望红向南风窗表示,欺凌行为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特点。她通过调研发现,乡村欺凌多表现为显性暴力,集中于后进生群体。而城市欺凌更隐秘且复杂,施害者不限于后进生,可能涉及 " 优等生 " 或家庭宠溺的学生。身边有家长向雷望红反映,自己儿子长期遭受同学揪耳朵、拍后脑勺等欺凌。该家长多次联系学校教师,却因难以取证定性处理无果。

对方是个嚣张跋扈的女孩,受家庭溺爱。" 老师并不是怕事,而是无法协调对方家长,可能学生的家长也搞不定学生。" 雷望红分析道,许多教师面对冲突无能为力," 学校里没有任何惩戒手段 "。

《超异能族》剧照

" 目前的情况来看,很多学校受制于管制权力的束缚。学校没有管制和管教的权力,放不开手脚。一旦去管理,就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。" 雷望红说。

求助无门后,这位家长只能教孩子 " 以暴制暴 ",受到欺负直接还手。冲突由此演变为家长间的丛林法则," 谁狠、谁强,谁就可能在关系里面占上风 "。

治理系统 " 失灵 " 

雷望红看到过许多教师的无奈。

她曾在湖南某学校调研发现,有的学生不仅殴打同学,甚至与班主任、校长发生肢体冲突。但校方最终不得不向施暴学生道歉。
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欺凌治理存在制度性缺失,相反,我国对于欺凌治理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规定。

2021 年颁布的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明确要求,学校接到关于学生欺凌报告的,应当立即开展调查,认为可能构成欺凌的,应当及时提交学生欺凌治理组织认定和处置,并通知相关学生的家长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。2024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,再次强调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,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,并依法依规处理。

《超异能族》剧照

然而,这套制度在实践中却频频 " 失灵 "。" 说实话,(这样的组织)很多时候都是形同虚设的。" 公益机构光合行动青少年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创始人沈旭告诉南风窗,这样的组织需要精准界定欺凌行为,又要协调家校社多方关系,现实中成员往往难以胜任。" 更多时候就是在调查,如何赶紧应对这件事,如何消除影响。" 她说。

*** 舆情的传播特性是难以忽略的因素。" 校园欺凌很容易变成舆情事件,地方 *** 担心校园欺凌变成舆情事件后对其形象有损害。" 雷望红说,这种压力传导至学校层面,形成将欺凌发生率与学校管理挂钩的考评机制,致使校方陷入被动。

她注意到,部分地区坚持原则,依据事实联合多部门妥善处理冲突。而一些地方 " 只要出现舆情,不论事实真相,学校必须担责 "。

校园欺凌治理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校园问题。然而——据沈旭称—— "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,校园欺凌的责任都归咎于学校 ",而配套支持系统却又匮乏。如此一来," 学校不愿意启动欺凌认定程序。一旦启动,就意味着学校管理和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不到位 "。

不问是非的追责逻辑,更是催生了教师群体的 " 防御 " 心态。" 对于很多老师而言,如果冲突在其班级里发生,他们的之一反应是不敢告诉其他人,包括领导和上级部门。" 钟馨乐说,在教师的认知里,校园欺凌似乎 " 没办法摆在明面上来说 "。

《年少日记》剧照

部分教师甚至不知如何处理欺凌。物理老师曹新在江苏某初中任教五年了。他说,学校鲜少为学科教师开展学生欺凌相关的专项培训," 一般不会专门为这个(校园欺凌)开会,也许是一带而过,或者是最近发生相关新闻以后,可能会有动作 "。

他不确定校内是否有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。对于欺凌行为的认定程序及相关处置措施,他称不了解," 这个太专业了 "。他猜测,校园欺凌由班主任和学校相关人员介入处理。

" 很多时候,老师本身连到底什么样(的行为)可以被定义为欺凌,也不是那么清楚。" 钟馨乐说,在一些学校,教师的防欺凌培训流于表面,只是简单讲解理论知识,缺乏实际操作指导。这导致教师面对欺凌事件时,局限于报告上级或简单惩戒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她解释,判断欺凌行为,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并非易事。一旦意识到可能存在欺凌行为,获取证据往往又是下一个难题。在此过程中,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沉默、欺凌者的有意隐瞒,无疑加剧了欺凌界定和处理的难度。

" 升学惩戒 ",有效吗?

" 校园欺凌频繁发生,较为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任何的惩戒。" 雷望红认为,当前教育环境使教师权威或多或少被消解," 学校没办法通过惩戒形成示范,遏制欺凌行为 "。

校园欺凌本质上是教育生态的困局。乡村依赖 " 情理法 " 解决显性冲突,而城市需应对隐秘的心理伤害与阶层差异。家庭严重缺位、学校束手束脚、社会支持薄弱等压力之下," 释放惩戒的权力很重要 "。

基于这样的背景,全国不少省市都尝试出台一系列措施,以跳出困局。如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江苏和湖北等等,早已将 " 校园欺凌 " 相关内容纳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2024 年,成都发布的高中招生规定指出,初中在校期间存在校园欺凌等行为的学生,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,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。

《2024 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》

此次,德阳也将校园欺凌与升学资格挂钩。德阳市教育局对媒体称,当地省级示范高中和非省级示范高中的升学率相差近半,分别为 "90%左右和不到 50%",被认定为 D 等级的考生,只能填报中等职业学校。

南风窗记者从德阳市教育局获悉,新政推出后,学生一经认定,不仅升学会受到影响,认定结果还会记录在*中。" 我不知道(被认定者)就业竞争受不受影响 ",对方称," 今后(学生)出社会是用工单位的事 "。

从已经实施的地区来看,这样的认定,并不会轻易启动。据媒体报道称,实施至今,成都尚未出现因校园欺凌被取消推荐资格的案例;近五年内,德阳市同样未接到校园欺凌上报案例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学者认为," 过度处罚 " 反而会加剧认定的阻力," 推动认定以后,要重于改正和矫治 "。而沈旭认为,政策推行后,部分公开且易发现的显性暴力行为可能会因此减少," 但不代表关系欺凌会减少 "。她认为,零认定的数据背后,也意味着,从学校角度看,可能存在校方为保护学生前途或声誉,而淡化处理。

过度处罚,或者大事化小,二者都可能陷入误区。

当下,人们对于校园欺凌常常抱有朴素的认知,认为 " 坏人就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 "。但雷望红认为," 要惩戒到位,既要堵又要疏,要遏制欺凌者的欺凌心理,同时也要疏导其如何不再去欺凌 "。

《告白》剧照

有很多孩子因抑郁、自杀倾向或辍学问题找到沈旭。在这些案例中,60% 的青少年健康问题与校园欺凌直接相关," 另有 40% 没有形成欺凌,但存在未被妥善处理的人际矛盾 "。这些问题往往在早期被忽视。

她说,处理校园欺凌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 " 解决冲突 "。欺凌涉及双方的价值观和能力不对等,那么,施暴者就需学习如何看待强弱,用健康方式证明自我价值;受害者则要建立维护尊严、保护自己和表达情绪的勇气。这才是处理欺凌的关键。

沈旭提出,治理欺凌需超越惩罚思维,建立 " 补偿原则 "。在提高能力的情况下,欺凌者还需要承担责任,学习修复被破坏的关系,而学校要创造允许表达不满的渠道。这要求师生、家长之间建立充分信任,让学生敢于吐露困惑而不必担心被批评。

钟馨乐同样认为,治理欺凌需从 " 事后追责 " 转向 " 日常预防 "。" 法律和制度只能是托底,画一个底线。在底线之上,很多事情无法通过明确的条文解决。" 她说," 必须回到日常教育中,构建友好包容的人际关系与校园环境。"

(文中张素、曹新为化名)

值班主编 | 张来

排版 | 阿车

  • 【评论】2025年政策路线图明晰:全方位扩大内需
  •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抨击加剧债券市场分歧风险
  • 企业跨境支付的最大挑战及解决方案
  • 英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Wayve首次进军亚洲,在日本设立测试和开发中心
  • 地方新闻精选 | 湛江提出虾仁包冰量低于20%等整改措施 湖南一地推出购房7天无理由退订
  • 贝壳CEO拟捐赠价值4.68亿港元股份:用于行业人员医疗福利及应届生租客帮扶
  • 博士后多篇论文被指抄袭,两高校通报:启动调查,严肃处理学术不端
  • 年收入创三年新高后,阅文增长更依赖影视爆款
  • 【独家】钉钉飞书上演客户“挖角”大战
  • 比亚迪的“数据霸权”正在终结汽车行业旧秩序
  • 美国失业人数超过职位空缺数的州越来越多 暗示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
  • 豁免来了,尴不尴尬...
  • “三月半,上圣堂”,去三林庙会体验上海民俗文化
  • 可灵AI全系模型升级,人人导演时代将为快手带来哪些新故事?
  • “两新”政策叠加基建提速,3月工业生产动能走强
  • 港股一季度回购额超400亿港元,腾讯蝉联榜首
  • 乐普医疗连续两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去年药品收入同比下滑42%
  • Yole报告: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据92%全球市场份额
  • 官方整治体育“饭圈”:关闭账号3767个,1500余账号被采取禁言等措施
  •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单日交易量突破12.8万亿?相关人士:失实
  • 市场综述:美国资产抛售潮加剧
  • 海康威视:去年海外主业和机器人等创新业务占比首次超50%
  • 海外科创团队拥抱“入华潮”,一大波优秀初创企业争相找机会|进博新机遇
  • 智飞生物一季度营收下滑79%,连续三个季度亏损,称业绩波动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
  • 哈萨克斯坦一名副市长遭枪击
  • 不准招国际学生,特朗普政府升级对哈佛大学威胁
  • 海南省省长刘小明:诚挚欢迎全球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
  • 特朗普关税致成本上升,芭比娃娃世界笼罩阴霾
  • 地产ETF向上突破20周线,板块有望迎来转变?
  • 经济日报经世言:不断开创中马关系发展新局面
  • 何同学拒给好评惹争议背后:好评“困住”多少人
  • 学习时节|推动网信事业发展,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
  • 韩正出席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、“购在中国”系列活动启动仪式
  • 国际油价周一大跌后周二有所回升
  • 经济参考报:安全是汽车智能化的终极目标
  • 法国央行行长:欧洲央行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
  • 加拿大总理卡尼承诺扩大赤字 以支持基础设施支出和减税
  • 直通部委 | 我国北方将出现较大范围沙尘天气 高纯石英矿成中国第174号矿种
  • 盘中必读|今日共84股涨停,市场延续反弹沪指收涨0.45%,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
  • 超1200名经济学家签署“反关税宣言”,包括两名诺奖得主
  • 里昂: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目标价至12.5港元 评级“跑赢大市”
  • 万科2024年营收3431亿元,今年一季度公开债已兑付
  • 丰田考虑在美国生产新RAV4 以应对特朗普关税
  • 华为路由X1系列将于4月16日发布
  • 《难哄》播放量进全球前六,奈飞也爱国产剧?
  • 美联储会议纪要:提关税18次,经济前景“高度不确定”
  • 上海奉贤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将迎首批新生,有何特色?
  • 美联储的古尔斯比警告不要削弱央行独立性
  • 北京理工大学:教师宫某涉嫌师德失范,暂停其一切职务活动
  • 何以中国|行走在田间地头!农业教授说希望科技在泥土里生根
  • 建发拿下成都杭州“地王”,2025年要全力增长,销售目标1500亿
  • 美团外卖未来三年向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,聚焦补贴消费者激活需求等四方面
  • “对等关税”下的汇率图景:美元指数跌破100关口,投资者涌向日元、瑞郎
  • 胡锡进:特朗普突然后撤“一小步”,中国不会急着开香槟
  • 英国宣布扩大出口融资支持规模至800亿英镑 应对美国关税冲击
  • 《新闻联播》: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明天开馆
  • 何以中国|行走在田间地头!农业教授说希望科技在泥土里生根
  •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:企业家应“拼”字当头,敢闯敢为
  • 42岁的梅花奖将首次花开上海
  • 一周新车盘点 | 五菱宏光MINI EV 新增四门车型 星纪元ES增程版开启预售
  • 中国平安:平安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40.96亿元 同比下降5.60%
  • 外盘头条:鲍威尔再谈关税影响 现货黄金续创新高 OpenAI新模型可理解图表 哈佛大学与联邦政府冲突升级
  • 预计俄罗斯央行将维持关键利率在21%不变
  • 澳门中联办发言人:全力支持新一届特区政府革新谋发展,奋进开新局
  • 18年来首次!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关键条款迎修订,业内解读来了
  • 特朗普的首席经济智囊说他正研究是否可以炒鲍威尔鱿鱼
  • 广东33岁男子疑因思念亡妻轻生殉情,绝笔遗书让人心疼,家属发声
  • 华农保险“老帅”离任 股权质押、保费下滑难题待解
  • 马上评|不许老师考编考公?不能剥夺年轻人的上进机会
  • “中国最高烂尾楼”将于4月30日复工,背后故事太曲折
  • 韩方将赴美谈判 美财长与贸易代表参与会谈
  • 外牌旧车也能在沪享受置换补贴了!上海车市或迎来小阳春
  • 中国商飞领导班子再调整:70后吴文生已任副总经理
  • 统计局回应美“对等关税”对GDP影响: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向好大势
  • 比尔·盖茨谈遗产分配:三个孩子将继承不到其1%的财富
  • 美联储高官不点名警告特朗普:干涉美联储会搞垮经济
  • IMF警告全球贸易“重启”将拖累增长 暂不担忧经济衰退
  • 真格基金投资的卡莫瑜伽宣布永久闭店,经营者已失联
  • 随着美债和美元下跌,投资者对美国资产外流的担忧日益加剧
  • 美油周三收高 对伊朗石油制裁与OPEC减产预期提振油价
  • 上海之春周日开幕,和濮存昕石倚洁龚琳娜一起走进艺术春天
  • 人民日报钟声:世界决不能重回弱肉强食的时代
  • 内幕交易“同力日升”亏损19万元,一散户被罚款200万元
  • 界面调查|隆化养老院大火警示:失能老人们,困在顶层中
  • 关税担忧席卷全球,华尔街目光投向新兴市场债券
  • 今日资本徐新彻底转向二级市场?行业人士:仍保留部分一级业务
  • 发布近百条《原神》涉密游戏内容,游戏资讯网站被判赔33万元
  • 澳门世界杯“中日对决”,蒯曼击败伊藤美诚晋级女单决赛
  • 中汽协: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,杜绝过度营销
  • 美联储的古尔斯比警告不要削弱央行独立性
  • 泽连斯基首次公开指责中国?几个意思啊?
  • 海通国际:维持京东物流“优于大市”评级 目标价19.79港元
  • 4月15日保险日报丨新会计准则重构分红逻辑,险企纷纷强调“平滑处理”!保险中介行业持续出清提质
  • 白宫突然调整关税政策,是为了“救美债”?
  • 更多美国富人因担忧美国风险而开设瑞士银行账户
  • 洲际船务拟出售一艘船舶及行使选择权购买一艘船舶
  • 如何理解支持性货币立场下货币条件的收紧
  • 专家建议提高空气质量“良”的标准,治理水平已具备提标基础
  • 胡锡进:特朗普“速胜”落空,底气破了个大洞!
  • 山东临清农商银行被罚65.6万元:违反账户管理规定、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
  • 北京理工大学:教师宫某涉嫌师德失范,暂停其一切职务活动
  • 华熙生物:美国市场占总营收不足3%,关税调整影响有限
  • 中国平安:平安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40.96亿元 同比下降5.60%
  • 国际奥委会委员于再清当选名誉委员
  • 关键词: